1. 雲林斗六租機車《晟泰機車出租》營業服務最優質推薦 火車站武昌路出口(後站)方向左轉
  2. 雲林美食趴趴GO《斗六美食整理&雲林科大》好好吃遍全斗六吧!!
  3. 整理筆記《雲林各鄉鎮夜市一覽表》大小夜市之吃吃喝喝去!!
  4. 雲林美食趴趴GO《虎尾美食整理&虎尾科大》好好吃遍全虎尾吧!
  5. 雲林斗六《中華機車出租行》24HR營業服務優質推薦, 租機車、室內機車汽車保管、機車托運
  6. 雲林美食趴趴GO《斗南小吃&美食整理》好好吃遍全斗南吧!
  7. 雲林一日遊《30拍照景點+30美食推薦》連假新版人氣路線,觀光工廠,私房新ig親子景點!!

西螺、二崙、崙背 –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2016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於9月10日登場

2016/09/10更新:
「2016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於9月10日登場,今年的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以「詔安阿叔遊客庄」為主軸!

規劃具在地客家特色的8大主題系列活動,分別在崙背、二崙及西螺3鄉鎮接力展開,歡迎大家一同加入為期1個月的系列活動,感受客家庄的熱情。

09/10 詔安客文館正式開幕

從9月10日(週六)起至10月9日(週日)為期1個月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系列主題活動,包括詔安阿叔遊客庄、水汴頭迎暗景、古厝巡禮藝童玩、舞動詔安-騎鐵馬遊客庄、二崙演義揚七嵌、尋味西螺覓客庄、八大社客家鈴聲響及深坑社區祈福感恩-溪王祭等八大主題活動

歡迎喜愛客家的民眾共同秋遊雲林客庄,參加客味十足的精彩藝文展演,體驗詔安客家之美,活動精彩可期,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2010/05/06更新:
台灣客家族群中,較少數的詔安鄉親! 主要居住在雲林縣濁水溪中下游,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 這些祖先來自福建省詔安縣的客家人。

詔安客家遷臺史話導讀:

詔安是漳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現有客屬人口逾15萬。歷史上,這裡有39個姓氏近3000客民東渡台灣開基創業,繁衍族裔約60萬人。儘管海峽阻隔,歲月移易,兩岸客家卻一代接一代演繹著感人的親情故事。

臺灣客家人口分布:

篳路藍縷 墾辟蠻荒

據詔安客家族譜,諸姓皆由中原經汀州客地輾轉入詔。呂氏來得較早,在南宋年間,陳、遊、黃、林姓是在元代,其他族姓則在明永樂至清乾隆年間。客家人之所以復遷赴臺,主要由於經濟原因。當客家人到詔安時,縣內宜耕之地多有宿主,可供落腳的,唯有溪流上游山高水冷的貧瘠之處,其艱苦可想而知,而島上卻有大片待開墾的沃野,加之詔安與台灣僅一水之隔,人們為求生存圖發展,便引親呼朋冒險渡臺。

客民到臺可推及元代,而人數較多的是在明末至清中期。明崇禎三年(1630年),閩南鬧饑荒,福建督師熊文燦招募饑民,“一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船載至台灣,令在西岸南端芟舍開荒。當時鄉人應募者包括客姓遊、呂、邱氏等。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揮師收復台灣,官陂張、廖等姓氏將士並眷屬、鄉親數百人隨之屯墾台南。其後,鄭經部將秀篆人遊廷院率領遊氏子弟兵轉戰興化一帶,兵敗身亡,所部退踞島上。其子遊一涵及部屬在宜蘭番割田、北角莊、桃園南聖角、台北三貂嶺等地解甲歸田。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領台灣後的“集流亡,墾荒地”,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允許移民從東南沿海搬取家眷,及乾、嘉年間允許沿海居民赴臺,詔安人皆有加入。如秀篆的遊氏、王遊氏、邱氏和官陂的廖氏、張廖氏以及秀篆、霞葛的黃氏,數代皆有人跟進。

清政府亦曾多次禁沿海民眾偷渡或無照攜眷入島,但禁者自禁、渡者自渡,由於沿海起航點甚多,官府防不勝防。康熙四十年(1701年),世居官陂的廖朝孔、廖朝問、廖朝路三兄弟與堂兄弟廖朝近、廖朝廳一行5人,冒著禁令,攜帶乾糧、種子和工具,乘孤舟登臨台灣二崙。如今雲林縣二崙、崙背鄉有80% 以上的客家人,是全台灣詔安客家人最多的地方。

昔時渡臺以帆船為運載工具,若遇狂風暴雨,則船翻人亡;姦頑客頭恐汛口覺察獲罪,將人趕入倉中封釘倉蓋,船駛至距岸尚遠的沙汕,便趕渡者離船,行人若陷入淖中,漲潮則溺水而亡。天災人禍,使得遷臺之旅險象環生。涂氏族譜中就有兄弟四人一起渡海,最後只有一人登陸的記載。即使平安登岸,還可能因初辟時草深林密瘴氣熏蒸不幸罹病,或為野獸毒蛇所傷,無處求醫殞命;墾殖中也可

繼往開來 功業風流

在開發台灣的活動中,為應付險惡環境,便於大規模拓墾,移民往往同鄉、同姓居於一處。有的同鄉聚落以祖籍地命名,如彰化、台南的“詔安厝”、雲林的“詔安裏”、台南的“新營鄉”、金門的“丹詔村”。官陂新坎村有個圓形土樓“井頭樓”,村民在台灣新居地也建起一個規模相似並以“井頭”名之的土樓。有的同姓聚落以姓氏命名,如劉厝、許厝、沈厝寨等,據台灣有關的資料,詔安人聚落如此命名的有80多處。

比同鄉、同姓聚落較晚的是同宗血緣聚落,這一般須經人口數代繁衍才能形成。桃園縣大溪鎮月眉裏“李金興”家族,就是一個較典型的個案。該家族開基祖李善明,康熙末生於秀篆鄉大坪村,乾隆年間率妻黃氏及5個兒子渡臺。起先幫人挑豬肉,後來自己賣豬肉,積攢了一點錢,便遷到今大溪鎮美華里墾田耕作。其子先抓30歲到月眉闖天地,不幸41歲早逝,其妻廖氏帶著3個幼兒努力撐持。待兒子長成,適逢大溪作為台灣北部重要的商埠進入繁盛的時期,長子李炳生以所產米谷經營米業,又購置帆船,往返于台北、大溪之間載貨行商,後再購地興建了今和平路街道。歷經數代,該地已成為月眉李氏大家族聚居的小區域。

經過數百年,在臺客姓有的已成泱泱大族,張廖氏人數約35萬,在台中市、台中縣和雲林、台北、南投縣;王遊氏人數約11萬,在宜蘭、桃園、彰化、台南縣和台北、基隆、桃園、台中、高雄市;黃氏3.5萬人,在桃園、台北、彰化縣;李氏3萬多人,在桃園、宜蘭縣和基隆、台北市;還有林氏約2.6萬人;邱氏2.3萬;呂氏1.5萬;程氏1.3萬。資料表明,台灣遊氏人口以詔安佔大宗,呂姓則秀篆居第二位。

客家鄉親渡大海入荒陬,胼手胝足,瀝血流汗,將滿目蠻荒之地開闢成片片田園,為島上經濟的開發做出了貢獻。秀篆鄉遊氏的一部,早年開基彰化縣大埔厝,光緒五年(1879年),遊永明等5人自大埔厝遷埔裏社四角城“開發墾農”,八年後,遊龍發、遊坤士等又從四角城遷出,到一個叫“水蛙堀”的山間小盆地,“奮力拓耕山火田”,將這處很難開發的荒地變成良田。移民帶去的稻、薯、蔗、茶、果、蔬種苗,在台灣優越的自然條件下生根開花結果。西螺張廖族人所產的大米、蔬菜飲譽台島。米、糖是清代台灣大宗的商品,詔安客家人不但有“李金興”經營米業的成功範例,在糖的加工方面,則帶去了家鄉的技術。客家移民的後裔,廣泛分佈于台灣各行各業,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各界皆有

客家新聞雜誌_七崁詔安客


念祖懷鄉 親情綿長

在大時空遷徙的歷史背景下,客家人頗注重保留自己的方言習俗,熱衷傳承記錄著家族來自的譜牒、郡望 、昭穆、堂號。客家人去臺大多帶上祖宗香火牌位,開初是在簡陋茅舍中置香案禮拜。到清末,人丁漸漸興旺,血緣聚落略具規模,興建祠堂風氣漸盛。日據時期,返鄉祭祀受阻,各家族更熱衷於此。到如今,舉凡姓氏家族聚居之地,必有宗祠之設。官陂張廖氏屬一嗣雙祧的獨特姓氏,建祠30余座。雲林縣張廖氏聚居的西螺鎮福田裏,有一座“崇遠堂”,族人年年舉行春秋兩祭及迎神賽會,散居各地的族姓宗親屆時共聚一堂。各個族姓去臺時,往往留人在詔安承繼祖業,奉祀香火。台灣遊氏、王遊氏1991年集資200多萬元,將西洋、東升、龍潭、埔坪、上井等詔地祖祠修葺一新,翌年又集資重建佔地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20 平方米的“盛衍堂”。20多年來,台灣鄉親族人捐資修建宗祠、校舍、道路的不勝枚舉。

客家人重視生命本源,鍥而不捨修譜的情狀,亦頗感人。返鄉抄譜續譜的人,帶著族人的囑託找到祖居地。經故鄉族老確認關係後,照例要舉行祭祖、迎親儀式,再行抄錄族譜的存本,並續記遷臺族人的情況。修成將新族譜置於列祖列宗神位前,由抄續者主祭,族親陪祭。據美國猶他家譜協會在台灣所做的田野調查,詔安有353部族譜,可見移民修譜熱情之高。臺胞林先對此感慨良多,以“詔安”兩字藏頭,作詩曰:“詔海通臺陽,萬派同流,豈非一本;安山繞角板,千枝一樹,總是同源”,以此作“修譜紀念”。

客家人“從唐山到台灣”,其間在詔安少則幾代多則十余代,對祖地宗親感情彌深。20多年來,到詔安尋根祭祖、探親訪友、旅遊觀光、進香拜神的客屬臺胞約2萬人次。單是遊氏、王氏組團回鄉就近80次。雲林縣近年來每年舉辦“詔安客家文化節”,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兩岸民間還開展了幾次聯歡活動。同時,詔安縣幾次組團赴臺舉辦書畫展,雲林縣亦幾次來人收集客家資料。(詔安縣臺聯)








關於作者:

出生於雲林,目前任職軟體工程師。對雲林充滿熱誠,希望能透過網路討論大眾議題,以及推薦雲林的美食、旅遊、生活。.

西螺、二崙、崙背 –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2016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於9月10日登場 - 有5則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