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老工匠好手藝將廢棄物變身環保二胡
四湖鄉七十多歲民眾蔡德治,平時喜歡拉二胡自娛,因為有水電、鐵工專長,退休後,利用鐵管、鋁管、銅管,壞掉的電茶壼、甚至是喇叭,製成各式各樣的二胡,由於不同材質的共鳴,可以拉出不同音質的音樂,每一把獨一無二的手工二胡創作以及音樂演奏,讓他從中獲得樂趣。
(雲林專訪/林源銘) 平素對古老樂器就很執著,
且義務教導國樂團的雲林縣四湖鄉退休耆老蔡德治,
經常利用退休餘暇,遍尋沿海廢棄的塑膠管及竹管等,
昨天親手研製精巧的胡、月琴,除自彈自唱自娛娛人外,更義務教導國樂團,
常與琴友娛樂一番,有時會贈給琴友分享其成就感,
這種樂在其中的情境,實能彌補沿海偏遠鄉間娛樂設備之不足,
更為單調的農村休閒生活增添幾許的情趣。
今年七十歲從水公司退休的蔡德治,退休後因興趣使然,
喜歡以保麗龍等用具創作出各式各樣的風吹,他自幼就愛傳統音樂,
可惜當年因樂器少而無法學習,
平常只能在榕樹下或庭院聆聽老一輩製作這種取材於塑膠管或竹管的胡琴聲,
長大後就自行揣摩這項手藝,經多方摸索,
終能無師自通,逐一完成一把把的胡琴。
由於他偶而製作風吹,閒來無聊
他隨即在附近的環境採取廢棄的塑膠管、竹管或瓷器及酒罐,
更以簡易的鑿刀等工具,在製作風吹之餘,
慢慢雕磨這種迄今幾乎被淡忘的古老樂器。
有時心血來潮,又有空檔時,一把胡琴兩、三天就能完成,
有時因工作忙,材料難找時,一把胡琴就得耗時幾週以上。
一般胡琴均以木材或竹子為材料,而他之所以會選用塑膠管或竹器,
乃是就近取材,較堅硬且丟棄可惜,況且早年都是窮人家,買不起樂器,
所以都是靠自己的手藝做做看,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到目前為至他已完成製作三十多把胡琴送人,並與同好琴聲合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