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老甕薑母鴨 薑薑薑! 廣受好評 民國68年圓環旁創立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薑母鴨是薑母+鴨,而不是薑+母鴨。不過用來做薑母鴨的鴨大部分是選用“公鴨”,因為公鴨和母鴨的體形相差甚多,之所以會選用公鴨,主要是皮厚耐煮之餘,鴨肉也帶有嚼勁。
用來製作薑母鴨的鴨肉,選用的是體形較大的「番鴨」,這種鴨原產於秘魯,所以稱為番鴨,特徵是面部長有紅色的肉疣,所以又稱為「紅面番鴨」。牠的肉質結實、鮮美而有彈性,鴨肉鐵質含量高,帶有獨特的麝香味,故又有「麝番鴨」之稱。
最初是以黑色羽毛為主,但由於黑羽毛的經濟價值較低,大概二十年前,開始引進澳洲的白色番鴨,漸漸就取代了黑色番鴨,成為台灣飼養的主流品種。大概飼養四個月左右就可以出售,而作為薑母鴨的話,則多會選用飼養更久、面部長滿紅色肉冠的老鴨,皮較厚可以久煮不爛,而且香味更濃。
↓ 赤裸裸的鴨,有點害羞…
聽說感冒不能吃薑母鴨椰,到底是為什麼咧?
其實感冒時香蕉、橘子、蘆荀汁、冰、羊肉、薑母鴨、煙酒,最好都不要吃,因為太躁熱了!對於需要恢復的喉嚨跟呼吸道都太刺激,吃太多喉嚨反而會”縮”起來!有些人明明身體處在感冒或紅腫熱痛發炎狀態,補品依舊大吃特吃,導致發炎、腫脹更厲害。另外有些體質偏虛的人,可能會因為脾胃虛弱、腸胃吸收狀況不佳,吃完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這正是所謂「虛不受補」。
劍湖山附近的「古坑老甕薑母鴨」創始總店
從六十年代就開始賣“蒸”的薑母鴨,現也由第二代張英坤接手,依然保留道地的好味道。三十多年來堅持採用一年左右的土產紅面番鴨公、土產老薑母,再配上獨門藥膳裝入三十年之久歷史的老甕裡,燉煮約三個小時,因為老甕的保溫效果好,藥材效用才不易外散,並可將藥膳的功效充分發揮。
古坑老甕薑母鴨創始人張塗芳枝女士,年幼時期因為體質虛弱,阿嬤常用紅面番鴨公並調製獨門藥膳配方以燉煮方式調養身體,幾經調養發現身體受益良多,每逢過年過節、好友聚餐時,就成為張媽媽用來宴請親朋好友的廚房秘寶。
因廣受好評,在民國68年就在古坑圓環旁創立「老張薑母鴨」,於民國82年起就由第二代張英坤接手,陸續研發系列商品,於民國98年正式改名為「古坑老甕薑母鴨」,99年9月在原址旁的中山路上擴大營業。
↑ 擴建後的內貌 ↓ 外帶區
↓ 果然是用“蒸”的,選用一年左右的紅面番鴨公,如此才能久燉不爛,肉質也會比較Q,且加上獨家的藥膳並放入老甕裡燉煮。
還可以宅配,或者當伴手禮,除了薑母鴨外,還有其他產品。
↓ 宅配包裝後的樣子
藥膳麵線-是『一鍋一麵線』喔!都是採用蒸燉的藥膳湯來煮麵線,而且每甕只煮一份麵線。
吃薑母鴨上桌時先喝湯,嚐嚐湯頭的鮮甜,再加入火鍋的配料,鴨肉則留在最後享用。老一輩人家常說鴨肉有毒,此乃因鴨肉偏寒,不適合體質虛弱人士,但其實鴨肉甚補,番鴨的鐵質含量豐富,有補血功效,再加上性質溫補的老薑,以及各種中藥材來熬煮,吃後身體馬上暖和起來,也因此近年大受歡迎。
【薑母鴨小撇步】
1.小蘇打粉:用來搓洗鴨肉,可讓鴨肉的肉質軟化。
2.山奈:香味不比八角嗆,也不像花椒這麼辣,增添香味。
3.當歸、黃耆:加入後更具有暖身、健康的效果,還有整腸、增進食慾、促進消化與吸收,讓一整個冬天都不怕寒流來襲。
老甕薑母鴨怎麼去?
南二高下古坑交流道→往劍湖山方向→158縣道→古坑圓環旁→雲林古坑老張薑母鴨創始總店。
最後來個大合照-老闆娘與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