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 林北卡好〈上〉濁水溪入雲林首站-林北社區
林北卡好!這可不是在罵人喔!全台灣應該只有林北社區的居民最愛聽到這句話!所以來到林北社區,就放膽地大聲喊“林北卡好”!相信當地居民不會“青”你的…絕對會「林北卡水歡迎您」!
林北卡水
林北社區發展協會有個響亮又好記的名字-林北卡水,我想除了是因為協會裡面的人員都很“水”以外,應該跟林北村的位置有關。林北社區是濁水溪進入雲林縣境的第一個村落,在社區東北角的「斗六大圳」堤岸上就可以看到濁水溪和清水溪匯流的景觀。〈請參考林內-3號水門●斗六大圳〉
林北村位於林內鄉之西北方,東眺林內山,清水溪和濁水溪在此匯流,濁水溪隔著河堤沿繞著林北社區而流,為林北社區這一傳統農村型態的聚落,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
↓ “林北卡好社區”是用交趾陶製作的唷!
林北社區居民在地方豐富資源的供應下所營造出的生活方式,對於這塊土生土長的環境,村民們有著濃厚情感,興起了必須用心去保存林北社區的地方資源及人文特色的想法及觀念,更欲將觀念轉化成社區居民群起群力的行動。因此,林北社區之「文化社區」的構想便是在這樣的想動中產生。
藝術涵洞
大橋下(上圖是明顯的指摽)的涵洞就是往來兩地的交通功能,不過林北社區裡的涵洞卻是充滿著豐富的藝術與文化氣息,因為當地居民們將涵洞變成社區的文化教育展示館,將原本單調無趣的涵洞,變身為社區公共活動空間。
涵洞下的畫是由鄭鄧仁及鄭世榮父子檔所畫,是以「鄭鄧仁及鄭世榮繪本紀念冊」為範本。
鄭世榮畢業於台北復興美工,本身從事房地產仲介達25年,期間也擔任過第16、17屆林內鄉鄉長秘書長,長達8年,雖然本身事業非常忙碌,不過還是對繪畫非常有興趣,擅長油畫及素描創作,素材以風景及人物為主,家中還掛著26歲創作的第一幅油畫。
↓ 繪本內容
遺憾的是鄭鄧仁及鄭世榮父子於去年相繼過世,因此涵洞裡的畫一直未完成,停留在黑白色調的草稿上。原本預計將圖畫圖上顏色,只完成了下圖左上角部份…
還將早期先民的防洪工具—籠仔篙進行陳列,並且找到年屆七、八十歲的老師傅們,製作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透過竹藝的編織,編織出社區民眾的想像並且期盼能再延續文化技藝的傳承。
早年硬體設施還不夠現代化時,在濁水溪的攔水設施,全靠人力製作的籠仔篙發揮功能,當時不少住在林北社區的民眾,為了貼補家用,十來歲就開始學習製作「籠仔篙」,目前籠仔篙被水泥取代。
濁水溪昔日有「台灣黃河」之稱,雖然早期常年氾濫成災,卻也因此肥沃了所流經的兩岸土地。「籠仔篙」不但有導水入圳的功能,而且雨季或颱風來襲時,堵住濁水溪的溪水氾濫,對百姓的生命財產提供了無限的保障,尤其民國八十年之前,雲林縣與彰化縣十幾萬公頃農田灌溉,靠著「籠仔篙」的導引濁水溪的溪水流入彰化和雲林平原,引進含有養分的濁水黑泥沙。
練仙台
過了涵洞,就到練仙台。在社區之外的公共空間,開闢一個結合著水文化與公共領域的互動平台,取個奇妙的名字—練仙台。原來這名詞是源自於民間的笑稱愛聊天、說笑的俚語,不過在這棵波羅蜜樹下聊天,如果是果實纍纍的季節,可能要戴安全帽!不然被巨大果實砸中,真的會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
↓ 聊天時可要選好位置
練仙台旁邊可看見一個名為「二號仔」的地名牌,這是因為鄰近二號水門而得名。位於二號仔的舊水井,井與水塔一同生活數十年,雖然外觀有些斑駁,但卻散發出一種樸實的美,如今在社區居民的努力下,將水井四周環境美化,整理成綠意盎然的小公園,結合水路的意象,也將成為一休憩景點。
↓ 附近的彩繪房子,是用漂流木鋸成一片一片。
↓ 還有彩繪紫斑蝶,鐵門可能要一直關著,不然蝴蝶就會被分屍…
紫斑蝶觀蝶區
南二高穿越林北村形成兩個大型隧道,除了上面的藝術涵洞外,另外一個闢成紫斑蝶觀蝶區,每年清明時節都會將高速公路封路。
林北村正好位於蝴蝶北返的蝶道上,每年的三月到四月中旬前都可看到成群的蝴蝶飛過。雲林以南的斑蝶遷徙路徑分散,有的從高雄、屏東北返而來,有的從台東穿越中央山脈遠道而來。
~待續~
林內-林北卡好〈下〉林北社區之客家遷徙史
我想請問一下
如果要在林內玩的話
比較推薦先往哪個景點去呢?
如果還要去其他地方(+林內一日遊)
推薦往雲林的哪個地方走 ?? 謝謝哦
@拉麵,如果是最近紫斑蝶季來林內玩的話,可以利用接駁車。
1.早上先到坪頂去賞蝶〈中午12點前比較容易看到紫斑蝶〉
2.中午可以在坪頂用餐〈有雲頂餐廳或是只限紫斑蝶季才有的美食街〉,也可以到市區用餐〈火車站附近〉。
3.在坪頂吃飽後若想運動,可以走龍過脈大約40分鐘到濟公廟〈淵明國中〉出口出來,不然也可以搭接駁車到下個景點。
4.下午到林北社區〈觸口賞蝶趣味區〉看看菸樓,如果還有時間可以順便在旁邊的草莓園採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