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時代變遷陸橋使用率低, 近日已拆除鎮東國小旁40年歷史的文化路陸橋!
2017-07-31 12:54聯合報 記者陳雅玲╱攝影 & 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文化陸橋,由當地居民籌錢興建,守護當地居民40年,近日即將拆除,是當時全台首座人車共行的陸橋。
雲林縣斗六市40年前百位居民為了鎮東國小學童及行人安全,籌措近百萬元、提供土地,興建當時全台首創人車共行的文化陸橋,歷經時代演變,陸橋使用率低,經與居民溝通,將動工拆除。
位於斗六鎮東國小前、橫跨文化路的文化陸橋,是斗六市僅存的2座陸橋之一,40年前文化路是斗六市主要交通幹道,每日來往車輛繁多,學生上學跨越馬路風險高,當地居民決定為孩子興建陸橋,守護他們上下課的安全。
興建陸橋的計畫一提出,居民熱心響應,大家紛紛掏出腰包支持,一千、二千元籌措,沒多久就籌措到近百萬元的興建費用,陸橋所在位址的地主也提供土地供陸橋興建使用,民國67年,集合眾人之力,長20米、高近5米的文化陸橋完工啟用。
雲林縣政府工務處長彭子程表示,陸橋旁有一塊完工紀念碑,上面清楚記載這座陸橋是當時全台首創人車共行的陸橋,騎乘自行車的學童能夠順著陸橋斜坡將自行車牽到橋上,橫跨馬路,免於人車爭道的危險。
彭子程表示,因為時代變遷,斗六外環道啟用後,大型車輛往來文化路的頻率減少,陸橋使用率大幅降低,經與當地居民溝通後,原定今天進行拆除工作,但因雨勢不斷,將待天晴動工。葛姓居民表示,以前孩子小時候上學都會行走這座陸橋,得知陸橋將要拆除,孩子覺得很不捨。彭子程表示,全縣共有11座陸橋,文化陸橋拆除後,斗六市僅剩下一座西平路橋,未來將視各地交通狀況及需求,檢討其餘陸橋是否有拆除需要。
縣府為民眾安全考量至上,提醒施工期間請勿靠近注意安全,並於拆除後會完善周邊道路規劃相關項目帶給縣民安全的用路環境。工務處因獲地方陳情用路安全申請拆除文化路陸橋,於去年8月2日及9月23日邀集村里長與學校代表至現場會勘,在取得多方共識後,基於用路安全考量下,決議將文化路人行陸橋公告拆除,並訂今日(106/7/31)動工。
位於鎮東國小旁的斗六市文化路人行陸橋興建於民國67年3月,是全國第一座人車共行陸橋,早期因為文化路車輛往來頻繁,為維護鄰近學校及居民安全,地方人士建議興建陸橋;但近年因時代變遷加上斗六外環道逐漸取代文化路交通,用路人漸採陸橋與行人穿越線並存之交通模式致使用率偏低,並考量陸橋結構年限已久,為考量縣民用路安全,縣府與當地居民、代表協商後,做出拆除的決議。
原文化路陸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