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日誌-基地落腳於虎尾@文化重鎮/糖廠市街
逐步完成的農博計畫與農博園區, 落腳於虎尾的緣起, 一個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園區必須肩負起地方發展與創造永續的生態環境, 這是農博的立意初衷..
虎尾市街圖
雲林文化重鎮-虎尾
特殊的歷史背景與藝術發展之下,
布袋戲的故鄉虎尾成為雲林縣裡面最具台灣意象的重要鄉鎮,
自從明末清初布袋戲流傳至台灣以來,
表演技藝在早期的農村社會自然形成特有的傳統文化,
曾經布袋戲也因為不同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下失意或掙扎,
也同時擁有光榮與驕傲的時期。
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布袋戲的各流派承襲延續了其生命,
透過技術工藝與創新改變讓布袋戲持續與社會脈動緊緊結合,
成為最具濃厚的台灣文化藝術之一。
昭和八年虎尾市街圖
(引用自”虎尾街要覽”之附圖-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歷史脈絡-虎尾糖廠與市街
舊時的虎尾稱為后尾、五間厝、大崙腳,
民國前四年, 日本人在此設置糖廠,
日後聚集越多的工人與商人, 逐漸地市街形成了。
虎尾糖廠坐落於雲嘉南平原的濁水溪三角洲上,
是雲林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 消費者市場隨著製糖廠也不斷擴增,
虎尾也活絡成為知名的”糖都”。
隨後更增建虎尾至斗南的鐵路支線與台鐵縱貫線連接,
完成糖業的運輸網路,
以應付不斷成長的砂糖需求。
新市鎮形成了,各貨物運輸商行皆在虎尾設立辦公室,
以承攬業務。
鄰近鄉村裡的農民或外縣市的人們都到了虎尾爭取當臨時工,
或是攜家帶眷便在虎尾直接落戶居住了。
至昭和期間,人口約三萬人,
在糖廠與運輸業發達帶動下,虎尾轉型為工商發達的小鎮。
–
(本文為雲林時光與雲林縣政府合作之廣告計畫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