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人不可不知-大埤●酸菜的故鄉
大埤酸菜非常有名,最近也舉辦酸菜節,大家有空可以來吃吃喝喝看看!
大埤鄉素有台灣「酸菜的故鄉」,其發展的歷史背景、產運銷情形及對地方的影響?
黃興協先生:其實鄉內人口較多的南、北和村都沒有大規模種植,實際有大量種酸菜的地方是在興安村,自早期就有種植。興安村古時候稱為三塊厝,三塊厝鹹菜桶,那種桶子很大而且只要一進入村內就到處可見到這種桶子。另外羊厝庄粉粿籠、西勢潭師公籠、牛埔寮登狗桶,這代表相連的四個村落各自發展成名的特色。這是在兩百多年前他們自福建漳州遷居來台,來台後可能是較慢移民,所以居住的地方是水尾田,以致於耕作面積都很小,大約只是五、六分地或七、八分地,加上一年只有播種兩次,而且位於水源末,因此種植水稻沒什麼保障,收成也是很有限,所以他們就認真的從大陸拿酸菜來種植,當時在種植時是屬於嘉南平原受北港溪沖積成平原,可能是當時水土保持比較優良,所以並沒有洪水為患。每回大水一來剛好只蓋過平原,以致土質非常肥沃,所以農民種植酸菜時發育非常好,因此居民就開始種植酸菜。以前每戶約種五、六分地,收成後就自己醃製,醃製在大木桶中,木桶是用檜木製作的,據說做成一只木桶大約要五、六十萬。(85年資料)
興安村酸菜為什麼有名?
張漢濱先生:興安村酸菜歷久不衰,主要是因當地時常水災氾濫,帶來泥巴而其中夾帶大量有機肥,當地頗有名氣的王金山先生曾對我說過, 當地其實並非有特別之技術,主要仍靠該泥巴帶來有機肥,故若當年曾發生水災,則酸菜品質特別好。因此一般耕地若種酸菜三年則該土地就無法再繼續種植酸菜,但興安村因拜水災帶來泥巴之所賜,不是只有肥料之故,泥巴不但帶來有機肥且會將土質中之黴菌蓋住悶死以避免酸菜心因受侵襲而腐爛罹患黑心病,故年年皆有品質優良的酸菜可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