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背-貓兒干教育農園與78巷餐廳 | 特色
其實貓兒干是豐榮村的舊稱,荷蘭文為:Badsikan或Abasie,屬於平埔族Hoanya族群!以閩南語來拼「貓兒干」的發音,為Malikan,較近似荷蘭人所載的Badsikan,但「貓兒干」是什麼意思,已無人知曉,因文獻中僅指出地名而未交待其意義,所以“貓”兒干的貓只是拼音的關係,實際上跟貓毫無關聯。
沒有貓的貓兒干-到底貓兒干是什麼?
另有一說,比較有民間故事的味道!相傳在元朝末年,有義民從大陸帶來了朱府千歲、溫府千歲、趙元帥等三尊神像亡命渡海來台,在后安海濱上岸(后安在今豐榮村西方麥寮濱海部落地區),茫然不知要落腳何處是好?於是在卜卦請示神旨後信步東行,在迷惘中來到一地,偶然看到一隻母貓帶著三小貓兒在一處小沙丘上生活,他們認為這是神的旨意,從此以後就定居在此沙丘,並稱為貓兒干。到民國四十年,大家認為貓兒干的地名不雅,乃決定改名為豐榮,取其豐收繁榮之義。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所以貓兒干社遷居到那裡都稱貓兒干社!!
平埔族部落是經常遷徙的,族群遷居到別處通常會沿用原來的社名。貓兒干社等於該族群名稱,遷到那兒都叫貓兒干社,有證據顯示,二崙鄉大同村的番社也是貓兒干社,約清朝咸豐年間,殘存貓兒干社族人最後遷徙地在埔里的茄苳腳南烘溪一帶,也叫貓兒干社。
貓兒干文史協會位於崙背鄉的生態農園,協會人員每天親自整理園區,除了做文史調查及推動社區營造外,這幾年更著重在發揚詔安客家文化(這裡可以連結到以前的介紹文章),今年2月還獲得教育部頒發「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貓兒干生態教育農園是由貓兒干文史協會所經營,於94年10月開幕。農園面積約1公頃,利用農地農用概念,推廣生態保育理念,也提供休閒和自然生態導覽。園區內種植約300種植物,主要都是和民俗有關植物。提供導覽解說,拉近人與植物和有機生活的距離。利用改變農地的使用方式,希望營造兼具生態、教育、休閒與藝文的空間。農園的成立,基本上是以生態和藝文為基礎工作,繼而發展出教育與休閒的功能。
生態教育農園特色:
看似雜草叢生的園區其實是刻意營造的!因為全園區不打化學農藥,有時甚至刻意讓雜草自然生長。還有兩大地毯草綠地,赤腳踩在草地上軟軟涼涼的,很舒服。栽種將近200種可吃可看可聞可玩有毒沒的植物,豐富了農村生態景觀。還刻意挖一個生態池,種一些水生植物,放養大肚魚、吳郭魚、蝦子、蜆仔、田螺,然後紅冠水雞、白鷺鷥、白腹秧雞、緋秧雞、翠鳥就成了常客。另外有全台獨一無二的舞台,用木條釘製的舞台座落在20幾年樹齡的蒲葵樹叢下,夏夜時可舉辦音樂會。
↓這個洞不知道是誰的家?還是通往哪裡的密道?
↓貓兒干文史協會一直以來都在盡力推廣紹安文化!
↓還有古時候的磨臼,可以拿來磨豆漿。
↓文史協會的小小工作室
↓超級大自然的洗手間,感覺就像在野外解放!
↓果然是社造之光啊!!
農園內的一角
貓兒干協會開會情形
歡迎大家有空可以來貓兒干生態教育農園遊玩!
入園規則:不收門票,歡迎自由參觀,但僅限10人以下的散客。未消費的散客(10人以下),請勿攜帶食物進園。未消費的團體(10人以上),基於人多所產生的清潔問題,參觀範圍僅限於農園入口處以南園區平面圖。入園參觀者,請勿隨意摘採花木或種子。請勿攜帶寵物入園。
七十八巷花園餐廳
農園裡雖然有這麼多花果蔬菜,但都是看得到吃不到!所以轉戰到七十八巷花園餐廳來大快朵頤!這家餐廳很好找,在台154線道旁的鄉間小路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棟小木屋,加上歐式風格庭園造景,感覺就像是崙背人的祕密花園!
其實這裡原本是花生田,但是店長與兄姊3人為了實現夢想,決定攜手構築庭園餐廳!開始著手建造小木屋,並且在屋前種植許多花木、屋後闢菜圃種植蔬菜與香草,沒有華麗的裝潢,這裡有的是“自然”的裝飾品。
↓如果不怕風吹日曬雨淋,其實在戶外用餐別有一番滋味!
↓來看看今天吃什麼!
餐廳內部,櫃台是禁煙區唷!
↓舒適的用餐環境
↓菜單,推薦南瓜牛奶鍋。店長說牛奶鍋、奶酪都是附近牧場現擠的鮮奶所製。
吃飽回家,好像走在歐洲的林間小路上。
如何到崙背:
方法1- 走二高,接78號快速道路網西,下元長、褒忠交流道,接台19線往北,約15分可到崙背。
方法2- 走一高,下西螺交流道,接台1線往西螺方向,過天橋後,左轉縣道154(興農西路)
“貓兒干”的由來有另外的說法(口述歷史)~據老一輩的豐榮人說:早期豐榮有很多的林投樹,吊了很多的貓屍體(老一輩的人篤信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因此才叫”貓兒干”(請以台語發音)的…(早期台灣很多地名都是根據其特徵來命名的~如:崙背~意指著山侖的背面,十八張黎、吳厝、九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