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走訪水井文史館, 風雲客棧, 奉天宮 |景點
水井村為什麼叫水井村? 古時候先民拓荒墾地,一定尋找水源之地,傍水而生。而水井村西臨台灣海峽,南傍北港溪,又有七頃之多如馬蹄形之湖環繞其中,為水源基地。所以附近聚落在此取水,後來又加牆圍之,一如井狀,故稱為水井!先民在井之旁聚集成庄,又稱水井庄。水井村的男人,就是靠著一身找井、鑿井的本領走天下。
水井村有2/3的人靠鑿井為生,開枝散葉出去,據說全台九成五鑿井師傅的技術,都是由這裡傳出去,這個以井聞名的村莊,就叫做水井村,是個「風頭水尾」,雲林縣最偏遠、最角落的村莊。
來到水井村,一定要先來水井文史館,好好瞭解以前的農業社會,才能發現水井村的改變。
↓臨海村落的三合院都是窄長型的,水井村也不例外,又細又長,院子裡的該不會是水塔吧??
水井村開發很早,大約300年前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由北港登陸後,逐步向外擴張屯墾,距離北港很近的水井村,很快就有移民進駐,其中的要角是葉舉人,鑿井就是他自唐山招募的工人所傳下,而這項技術也成為水井村後代子孫的謀生技能。〈參考水林顏厝寮〉
↓水井文史館,小而美。光看外觀就很有歷史味…
↓水井文史館對面是水井小公園-「寒泉食」
寒泉食之名,寓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意,裡面擺放有社區耆老李新春製作的柴井車,以及供遊客體驗的汲水器具。
水井文史館陳設相當簡單,可以說是早年水井村的縮影,有老房子的通舖、老裁縫車、古農具、舊照片……
這些古農具,我這種平民老百姓還真不知道是要怎麼用…
↓還有古時候的櫥櫃,大部分是放在“照咖”…
↓古時候平板車吧?
↓抽水用的,而且是「正昌牌」。
最早鑽的是土井,之後有竹管井、手幫浦,而鑿井工具則由柴井車進步到現代的機械式。
再來就是風雲客棧
感覺應該有很多武林人士住在裡面!
這幢古宅原本是李姓人家過年過節聚會場所,後來經社區協會接手整理,修復後用來陳列古代農器物和各種手工藝品,也算是個小小博物館。遊客可在風雲客棧內,免費索取多種文史資料和旅遊摺頁。
如果很喜歡三合院老房子的人,可以到風雲客棧走走看看,整個很有古早味!
↓下面的照片更有客棧味
↓以前馬總統有光臨過
↓風雲客棧的外觀
↓風雲客棧的會議室〈戶外的唷〉
奉天宮
水井村的居民不到40戶,但在這裡留守保護的神明卻很多,不過口湖鄉最大的信仰中心是奉天宮,供奉玄天上帝,寺中還保存一個160年歷史的香爐,是清道光年間村中的葉舉人所叩謝。
↓廟前的雙龍搶珠
↓風水池,也是水井的形狀。
奉祀開基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係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歲次癸亥(公元一六八三年)葉姓祖先自福建漳洲渡海來台,至康熙五十五年歲次丙申(公元一七一六年)由庄民簡建草壇奉祀玄天上帝膜拜,因神靈顯赫,造福蒼生,眾信士因感念神恩浩蕩,草壇年久不易修繕,故於乾隆年間歲次乙亥,由保長葉黃添策動境內信士捐獻重金改築廟宇取名日奉天宮。
嘉慶二十年歲次乙亥(公元一八一五年),據傳庄民在北港溪出口(下湖口港)畔發現樟木一支漂浮在港面任憑海浪沖襲,仍舊泰然自在單戀不去,是時每晚環香撲鼻之木,發萬丈霞光燦爛滿天,庄民視為祥兆降臨乃鄭重運回,經神明指點雕塑李府千歲三尊,並尊為大王、二王、三王經笨港港口宮天上聖母上天奏旨,要求大王鎮守水井、二王鎮守頂庄(梧北)、三王鎮守下庄(梧南)、上天准聖母奏本宮添奉李府千歲,並與頂庄、下庄連成一貫,從此李府千歲神威顯赫,並尊李王為鎮殿主神再奉祀吳府千歲。
↓近一點的奉天宮
民國70年由港口宮天上聖母南鯤身吳府三千歲領旨降乩,擇於本庄東北角新址重建,至民國72年完成粗坯入火安座,歷7年餘之辛苦籌建,耗資新台幣壹仟柒佰餘萬元,終於民國77年順利完成浩大之工程,始有今日壯觀雄偉之景象。
↓圓環樹
↓整修後的小涼亭
當地旅遊資訊可洽:
水井社區發展協會 05-790-5291
看完您的介紹感覺到這是個很有味道的小村落,風雲客棧的照片充滿古意。
想請教您是否知道水井村中有無奉祀濟公活佛的寺廟? 謝謝~
您好,不好意思一直忙著寫論文,沒有注意到您有回信,非常謝謝您!我已經將照片加入我的論文中並註記雲林時光,還有連結,非常謝謝您!您的照片很有意思,讓在外的遊子解解相思,但是雲林好像變漂亮了,和我小時候的記憶很不一樣!謝謝您的分享!
請問可以借用幫補水井的照片嗎?要用在我的論文上,因人在國外,無法回台灣照像,會在文中加註照片的連結,謝謝你!
Hi lala,
可以使用, 煩請附上”雲林時光”的名稱與連結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