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 埒內社區親水公園, 下溪里三塊厝
我們用照片紀錄起每一個雲林小角落, 有時會回頭翻翻以前寫過的文章, 發現當初的照片與文字都跟現在的不太相同, 雲林時光一點點一滴滴成長, 慢慢的改變也很美好喔!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虎尾小角落, 埒內社區與下溪里的三塊厝.
來到埒內社區可以發現居民很用心, 環境綠化到處都有美麗的小花圃, 另外埒內附近最有名的就是觀光毛巾廠與霹靂布袋戲, 這幾年來遊客越來越多~
「埒內」這地名主要是由地形地勢而產生
日據時代這個村莊北邊有一條溪流(今日的虎尾溪), 每當夏季颱風來襲或是多雨的季節, 溪水暴漲常釀成水災。而村莊之地勢靠溪流南岸, 當時居民為了防止水患, 於是在東北邊緣築為一道高於地面之土丘形成一土圍牆; 居民住於土牆以內可以防災害, 間接的保護里民, 由於里民皆居住於該道可保護生命財產之大土丘(土圍牆)之內, 所以叫做埒內囉!
埓內魚池-大堀
大堀面積約有一甲多,為昔日蓋土角厝,挖土填厝地而形成。據稱大陸祖居同安西湖村也有一個相同的大堀,有蓄排水、養魚兼防火救災的功能。 早期大堀由五角頭輪流養魚,收成時將魚放在一堆一堆,由主持人背對大家叫名領回,頗為有趣。大堀早期不平靜,常有意外發生;趙子龍元帥於是每年扶乩入水驅趕妖魔,才漸漸趨於平靜。更安排三支兵營鎮守,保護村民的安全。
目前大堀已於96年申請整建,97年植樹計畫更加美化周遭環境。平日莊內里民會拿著魚竿來到此地釣漁休閒。因為考量到危險性與社區整體景觀的環境,計畫在此地開發作為社區生態池,有賴地方人士積極爭取相關經費及規劃一些社區營造建設,提升社區環境的品質與里民之間活動的好場所。
下溪里三塊厝
大正九年 (西元1929年) 劃歸虎尾街過溪子大字溪底大庄小字和三塊厝小字,國民政府來台後編為「下溪里」,里名乃位於新虎尾溪的舊河床下方而得名。
明末清初,先民自福建、漳州、泉州一帶,離鄉背井渡海來台、篳路藍縷墾殖東土,最早入墾此地的先民張北溪先生帶領幾戶人家,先後有黃、蔡、周等之姓氏族人加入墾荒拓地,歷經兩百餘年的慘淡經營才有今日寧靜美麗的環境,在樸實無華的生活中孕育出年數中堅份子,服務於社會各階層。廟宇:大庄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三塊厝姚正宮(主祀姚府千歲)。
三塊厝的姚正宮
三塊厝的北極殿
臥龍亭的龍頭
打算做成“龍身”的連環樹
盤根錯節的樹
嘉南大圳濁水幹線:源自濁水溪林內進水口沿舊虎尾溪左岸南行至北港溪與北幹線相連,下溪社區方圓數百公頃耕地,因有嘉南大圳濁水灌漑,貧地變良田,提昇農產品質與產量,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台糖鐵道幹線:是莿桐鄉、林內鄉農民種植甘蔗送往虎尾糖廠製糖的主要運輸幹線,民國60年代,糖,是我國主要外銷農產之一,外匯收入貢獻良多。
九大行星-地球跟火星土星….有按比例唷
北極殿在大庄 不是三塊厝喔!!